10月17日上午,武汉大学组织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在内的多个学科领域共30名专家学者,第一时间召开专题座谈会,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黄泰岩,党委副书记沈壮海,党委常委、组织部长朱德友,校长助理、党政办公室主任徐东兴出席会议。学校党群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沈壮海主持。
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徐红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聆听报告后,他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展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创造了一系列彪炳史册的历史性胜利,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充分证明了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深刻地感受到了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胸怀“国之大者”,围绕“四个面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大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多出战略性、关键性成果,自觉践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汪信砚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凝结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系列最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是体现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又一纲领性文献。一是向全党提出了“三个务必”的新要求,指出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二是深刻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性和新要求,系统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三是全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和九项本质要求;四是系统阐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五项重大原则,阐明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五是用“五个必由之路”深刻概括了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俊萍深入阐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她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与科技、人才问题在报告中单列一节,且位于报告整体的靠前位置,凸显了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视。报告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央党代会报告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她提出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贯彻落实,一是要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解,及时将党的二十大报告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之中,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加强对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研究,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研究;三是要认真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袁银传指出,党的二十大是在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召开的一次团结的盛会、奋进的盛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他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历史地位和理论创新角度分享了四点学习体会:一是突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极端重要性,作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断;二是突出人才强国的极端重要性,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三是突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极端重要性,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四是突出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系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法学院院长、教授冯果谈了三点认识:一是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初步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件;二是报告明确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强调教育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和时代的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三是报告确立了法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战略意义,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新时代对法律工作者的新要求和光荣使命。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教授沈焕锋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总结了国家在过去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更为国家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强调,过去十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翻了一番,生态环境保护也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伟大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对于教育、科技、人才的论述,关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稳妥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等涉及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发展的内容,为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目前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已经通过设立双碳与国土空间规划专业方向、筹划建设数字中国与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等五个研究中心等行动开展了一些创新探索,今后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努力在人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开拓进取,争取为武汉大学发展、国家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罗永宽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集成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十年来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创造的机理和历程,是一篇闪耀时代光辉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报告关于“三个务必”的倡导、关于中国共产党在“三个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的定位、关于非凡十年伟大成就在五个历史维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和原则遵循的思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内涵和思想方法论的阐述,以及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庄严历史责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保持历史耐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思想等,都是具有创新性的思想,蕴含着丰沛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体现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新境界。
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周伟表示,党的二十大的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三方面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要求,这也是水利水电学院接下来谋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水利水电学院要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落实新时代人才强院战略,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将一批深耕科学研究的高水平科学家和工程师请进来,努力打造一支心怀“国之大者”、研发“国之重器”高层次人才队伍。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整合重要人才资源,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发挥示范支部“头雁引领”作用,推进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深入践行新时代人才培养理念,为学生成长提供一片沃土。
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杜莉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到更为重要的位置,这一新的内容摆布和精心谋划,第一,是对五个重大原则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守;第二,是对“三个务必”之“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践行;第三,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之本质要求的突出;第四,是对人民现实关切的积极回应。报告直面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严峻挑战,呼应人民核心关注点,统筹布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三大战略恰中肯綮,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心针,也必将开辟出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出新动能新优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输送不竭动力。
沈壮海表示,党的二十大开幕后,武汉大学积极组织全校干部师生以不同形式收听收看开幕会盛况,第一时间收集师生热议,召开专家座谈会,掀起了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波高潮。座谈会上,各位专家学者都学得很深、谈得很透,有很多真知灼见。下一步,学校党委还将结合上级指示精神,研究制定武汉大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全面推进理论学习和宣讲活动,不断将学习宣传工作引向深入。
黄泰岩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所作的报告是指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他表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第一时间组织高规格的专家座谈会,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报告精神。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分享了对报告的学习体会,体现了学习深度和理论水平,彰显了政治意识与责任担当,取得了良好成效。近期学校还将分别组织学生代表、离退休老同志召开两场专题座谈会,全面掀起学习热潮。对于下一步的工作,他提出三点意见要求:一是要深入全面学习。党的二十大还在召开过程中,全体干部师生要及时跟进、全面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学者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悟透一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要加强研究阐释。要充分发挥学科与师资优势,加强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学习宣传与研究阐释,力争推出一批有分量、有影响力、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三是要推动事业发展。学习报告精神,关键在于落实。各项工作要围绕推动“双一流”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进行谋篇布局,要力争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做表率,在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当先锋,在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新征程中展现武大作为、贡献武大力量。